Feeds:
文章
留言

Archive for the ‘Wendy’ Category

Be an AIESEC-ER !

by Wendy Lin 2008.03

說起AIESEC和一般學生社團不一樣的地方,除了我們的願景以及本身在做的事情之外,我覺得還有一樣有別於其他人的。

那就是:我們竟然有野心、有能力去強調「品牌」。

也就是這個「品牌」以及從它衍生而來的概念,吸引我當初選擇ER部門。

對我而言,ER是內外部交流的窗口。

作為一個社團內外交流的窗口,我相信最重要的,莫過於了解自己的品牌價值並且對於品牌的溝通充滿熱情。再來,是因為這股熱情,而對促進資源的流動、對於分享夢想、對於開創合作機會、對於主動創造別人的「品牌經驗」而充滿使命感。

我不能想像,一個要思考如何呈現AIESEC有點傻氣的願景、一個要站在第一線把關,細心溝通AIESEC「以人為產品」的品牌經驗的人,對於品牌價值本身(沒錯,就是AIESEC當中的「人」)沒有熱忱、沒有精準的認識,反而將焦點放在拉贊助可以拉多少、可以累積多少人脈等等。 這樣的心態設定,其實是浪費了自己身在AIESEC這樣的組織。

身為分會的ER,其實有不少難處,除了很難單打獨鬥地去做該做的事外,還要面對許多種不同的人。BOA、學校處室、校內其他社團、各類外部團體、members/trainees、alumni、其他分會、總會等等,記得那時候我偶而會擔心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這些各式各樣的人。有的好像需要展現專業和談判技巧、有的好像需要我們大大方方的以夢想說服他們;有的一開始就是站在給予的角度,而我們哪能以什麼來答謝他們呢?在這個原來就是每個人生命的過渡期的大學時代,這些心情的矛盾是在自然不過的了。一個ER的學姐當時跟我說了一句話:還是學生就不要想以社會人士的手腕來做事。相反的,以學生的身段謙虛求教、勇敢去做夢、大膽嘗試,就是最動人的樣子了。同樣的道理,只要有這樣的態度,自己原本的個性是不是外向善交際也就不那麼重要了。畢竟AIESEC是個讓人能夠挑戰自己激發潛能的地方,想作,就勇敢去嘗試吧。

在分會的層級,想要與廠商合作或是舉辦一些校內活動,常常會受限於可以賣給外部的「產品」不夠力,而無法吸引他們(例如對方會覺得品牌露出的效應仍然不夠強、不願意贊助)。在這種侷限上,分會ER如果因為有拉贊助的壓力而不得不做出妥協,舉辦一些奇奇怪怪的活動,不但會傷害AIESEC的品牌價值,也會使得分會人力花費在不對的事情上。正因為這樣,近幾年的ER走向national force 的角度,透過區域性合作或是總會統一帶專案,企圖為這個窘境締造新機會,我想這是分會的ER在寫政見時上可以好好思考的方向。

最後,我想說,我們都是摸索著在AIESEC中成長,也許很多專案辦得不如預期、曾經寫得落落長的政見最後發現實際完成度差強人意,但正因為這樣,在有機會再來一次時,我學會了及早尋求專業建議、懂得及早連結上最有力的幫助;正因為知道一年任期短暫,我也更樂意在成為骨頭後,積極分享經驗,讓學弟妹明白許多現在的作法或是你們正在思考的新方法,前人是否已經經過了一番辯證,而後才做出抉擇。

在AIESEC當ER的幾年,我發現累積的情誼仍然持續在我的生命當中發揮影響力,(包括來自同分會不同分會的teammates、老骨頭以及各國 AIESECer);我發現因為嘗試過不同的專案、不同的策略,我更認識自己,也累積了許多有意思的經驗。我發現身為VP帶team的心情、面對各種外部時接觸到的鼓勵眼神或是犀利的挑戰語氣,都是我說什麼也不願意交換的體會。我相信這段與來自各地、不同背景的人一起為同一個夢想努力的時光,已經深深地將「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力」刻在我的心上!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