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s:
文章
留言

Posts Tagged ‘AIESEC’

Be an AIESEC-ER !

by Wendy Lin 2008.03

說起AIESEC和一般學生社團不一樣的地方,除了我們的願景以及本身在做的事情之外,我覺得還有一樣有別於其他人的。

那就是:我們竟然有野心、有能力去強調「品牌」。

也就是這個「品牌」以及從它衍生而來的概念,吸引我當初選擇ER部門。

對我而言,ER是內外部交流的窗口。

作為一個社團內外交流的窗口,我相信最重要的,莫過於了解自己的品牌價值並且對於品牌的溝通充滿熱情。再來,是因為這股熱情,而對促進資源的流動、對於分享夢想、對於開創合作機會、對於主動創造別人的「品牌經驗」而充滿使命感。

我不能想像,一個要思考如何呈現AIESEC有點傻氣的願景、一個要站在第一線把關,細心溝通AIESEC「以人為產品」的品牌經驗的人,對於品牌價值本身(沒錯,就是AIESEC當中的「人」)沒有熱忱、沒有精準的認識,反而將焦點放在拉贊助可以拉多少、可以累積多少人脈等等。 這樣的心態設定,其實是浪費了自己身在AIESEC這樣的組織。

身為分會的ER,其實有不少難處,除了很難單打獨鬥地去做該做的事外,還要面對許多種不同的人。BOA、學校處室、校內其他社團、各類外部團體、members/trainees、alumni、其他分會、總會等等,記得那時候我偶而會擔心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這些各式各樣的人。有的好像需要展現專業和談判技巧、有的好像需要我們大大方方的以夢想說服他們;有的一開始就是站在給予的角度,而我們哪能以什麼來答謝他們呢?在這個原來就是每個人生命的過渡期的大學時代,這些心情的矛盾是在自然不過的了。一個ER的學姐當時跟我說了一句話:還是學生就不要想以社會人士的手腕來做事。相反的,以學生的身段謙虛求教、勇敢去做夢、大膽嘗試,就是最動人的樣子了。同樣的道理,只要有這樣的態度,自己原本的個性是不是外向善交際也就不那麼重要了。畢竟AIESEC是個讓人能夠挑戰自己激發潛能的地方,想作,就勇敢去嘗試吧。

在分會的層級,想要與廠商合作或是舉辦一些校內活動,常常會受限於可以賣給外部的「產品」不夠力,而無法吸引他們(例如對方會覺得品牌露出的效應仍然不夠強、不願意贊助)。在這種侷限上,分會ER如果因為有拉贊助的壓力而不得不做出妥協,舉辦一些奇奇怪怪的活動,不但會傷害AIESEC的品牌價值,也會使得分會人力花費在不對的事情上。正因為這樣,近幾年的ER走向national force 的角度,透過區域性合作或是總會統一帶專案,企圖為這個窘境締造新機會,我想這是分會的ER在寫政見時上可以好好思考的方向。

最後,我想說,我們都是摸索著在AIESEC中成長,也許很多專案辦得不如預期、曾經寫得落落長的政見最後發現實際完成度差強人意,但正因為這樣,在有機會再來一次時,我學會了及早尋求專業建議、懂得及早連結上最有力的幫助;正因為知道一年任期短暫,我也更樂意在成為骨頭後,積極分享經驗,讓學弟妹明白許多現在的作法或是你們正在思考的新方法,前人是否已經經過了一番辯證,而後才做出抉擇。

在AIESEC當ER的幾年,我發現累積的情誼仍然持續在我的生命當中發揮影響力,(包括來自同分會不同分會的teammates、老骨頭以及各國 AIESECer);我發現因為嘗試過不同的專案、不同的策略,我更認識自己,也累積了許多有意思的經驗。我發現身為VP帶team的心情、面對各種外部時接觸到的鼓勵眼神或是犀利的挑戰語氣,都是我說什麼也不願意交換的體會。我相信這段與來自各地、不同背景的人一起為同一個夢想努力的時光,已經深深地將「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力」刻在我的心上!

Read Full Post »

回到最初的起點

by 楊阿猴 2008.04

成武是個有為的青年,在學長姐的介紹下,加入了AIESEC。參加完兩天一夜的研習營,成武對這個組織產生了極大的好感。關鍵就在介紹組織歷史與願景時,PPT裡那句World Peace,配合上音樂與圖片和講師的熱情解說,讓人異常地熱血沸騰。成武決定盡全力地為這一個美好的理念爆肝、燃燒青春。當成武跌跌撞撞、血淚交織地Match了第一個EP以後。成武一方面很滿足於目標達成後所帶來的成就感和可見的影響,另一方面心中漸漸產生一個疑惑。究竟我在做的這些事情跟AIESEC 的願景有什麼關連?找不到人解惑,自己也想不通,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衝,繼續扛更多的責任。日子越來越忙,卻始終未減輕心中那個最簡單的迷惑—我是為何而戰?面對課業、家庭、前途眾多壓力的成武,慢慢地失去了當初的熱情,因為他始終看不到自己在作的事情和這一個理想的關連。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成武下定了決心。在眾人的錯愕與不解下,他決定離開這個曾經讓他又愛又恨的地方。

上面這一個故事是否感覺熟悉?許多人選擇離開AIESEC,往往是因找不到值得在此投注時間與心力的原因。也就是不知為何而戰。抑或是未曾真正理解願景的意涵,只因當初聽過的概念「世界和平」太大太遠,而逐漸失去了熱情和信念。本文分享的是筆者於02到06年所理解的AIESEC願景和解讀的意涵。希望有助正在AIESEC努力奮鬥的人正確地理解組織的願景和方向。有助於思考自己究竟為何而戰,審視組織想走的路和自己是否理念一致。筆者並不期待每個人於理解願景以後都能認同,只希望上面那種不知道或未能正確認識願景意涵的故事能慢慢地減少發生的可能。如果時局與組織方向皆已有質的變化,文中任何誤導或偏差之處,尚請見諒。

最初的起點—文化交流與世界和平

在二次大戰戰後重建的背景下成立的AIESEC,受當時世界政治、經濟、社會背景之影響,希望透過文化交流、互相瞭解,以消弭不同文化間的偏見,進而達到世界和平的理想境界。畢竟當時的戰爭和屠殺,有極大一部份便是來自不同文化間的認知差異與誤解。隨著時代的演進,二戰後到冷戰到全球化,世界情勢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跨文化間之互動程度越來越高,AIESEC也不斷地因此調整自己在世界上應該扮演的角色與定位。主要的方法從一開始的學習交流之旅,逐漸演進成海外研習,一直到將領導力與海外研習、學習並重的AIESEC Experience。AIESEC也從七個不同國家學生組成的小組織,逐漸成長為超過一百個國家全球最大的學生組織。

因應外部環境的變化,2005年世界大會在印度,聚焦於兩項工作—訂定2010年願景和審視AIESEC Identity。Identity包含組織的願景(Vision)、Impact(影響)、定位(Role,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Core Work(核心工作)以及組織所重視的價值(Value)。此重新檢視的過程根據外在環境之變化,從未來組織應發展方向出發,對組織之角色、目標、定位(幾乎都包含在Identity裡)作了很務實地的修正。其中關鍵的包含組織之定位(Role):一個讓年輕人可以發掘與發展自我潛能並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的國際平台。核心工作則定調為AIESEC Experience。

(關於Identity與其六十年來的變化和AIESEC Experience為何產生,可以另開一篇新文章。但本次重點鎖定在組織願景的部分,其他部分就不多加以著墨。)

Peace & Fulfillment of Humankind’s Potential

而並未做出太多文字調整的願景其實早在1989年已出現,1999年與2005年則是因應外部環境的變化,調整組織定位與作法,讓組織的努力能與願景有更多的連結。(此願景的內涵是何時定調,這我並無概念)而該如何理解這一句話:

Peace:象徵了一個沒有因人性於文化、信仰或認知之差異而產生衝突的世界。相較於過去所認知的Peace = World Peace(世界和平:世界大同,再也沒有任何的仇恨、悲傷或衝突),其實是從較微觀、務實的角度出發。讓身邊少一些透過學習與理解可以避免的衝突,多一些人性所共同希冀與珍惜的和諧。希望能看到世界成為一個人類彼此持續對話與合作以創造共好,可以互相尊重、理解、接受與同樂的社群。

Fulfillment of Humankind’s Potential:更進一步地,AIESEC希望看到人們持續地互相學習以提升自己產生正面影響的能力。AIESEC致力於發展個人以擁有為世界帶來正面發展所需之知識、技能與決心,也就是具文化敏感度、創業家精神、責任感與學習熱忱的Change Agent。

就我的理解,AIESEC面對願景,早已不再強調相對遠大而一次到位的World Peace(世界大同),而更聚焦於每一個人都可以從自己做起,努力與貢獻的Peace和Fulfillment’s of Humankind’s potential(創造身邊的平和與發展潛能)。

AIESEC Role & AIESEC Way

AIESEC的定位相較於1999年專注於提供ITEP以創造文化交流與學習,也作出了一些調整。AIESEC現在已不像其他的NPO的途徑是直接去做出想要的改變。世界展望會關注於國際人道救援,創世基金會為國內植物人服務。AIESEC則是創造一個平台,每一個在此體驗和學習的人能發現與發展自我潛能,再生命更加圓滿,更具有正面影響力的人持續為社會付出、作出正面貢獻。不同的NPO性質不同,途徑也不同。要說出哪一個NPO在作的事情可以真正地達成世界和平,倒也不容易。但重要的是每一個組織都透過自己的方法,一點一滴地為更美好的世界做出一點一滴的貢獻。簡單地說,現在Logo下面那句話加上to provide leadership for a positive impact on society大概就說明了一切。(這也是組織強調Leadership的原因之一,好的Leadership可以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而AIESEC現在的方法是用一種非直接的途徑在為社會做出影響與貢獻—透過「教育」。每一個人透過此平台,透過X、專案、人際互動等等,不斷地學習與反省,持續成長。圓滿自己的稜角、補足自己的缺乏,不僅願意付出,也懂得如何讓自己更有能力付出更多。保持溫柔浪漫的心態,學習專業務實的方法,作自己能作的努力,進而發展潛能,於未來能作的更多。這些經歷過這一些鍛鍊和體驗而變得更有正面影響力的個人,就是AIESEC希望看到的影響。更進一步地,希望這些人能夠持續地為更美好的世界作出盡一份心力。因此AIESEC這一個國際學習平台對社會的貢獻,有賴於每一個AIESECer持續地努力與付出。

另外,其實AIESEC 2010這一個五年願景已經很精鍊地涵蓋了組織現在的定位與方向。如果有心,把AIESEC Identity Toolkit 2005和AIESEC 2010 Member Guide細細閱讀完畢,大概就可以充分理解本文出發的角度與近年來組織的方向。0204台灣總會會長張瑋珈的名言:「知其為何而活,始能肩負一切」。希望上述文字有助理解在AIESEC為何而活,而始能肩負一切。

也許有人會說聽起來還是有點抽象、有點遙遠,我作為一個小小的AIESECer,究竟該如何做起?以下則是從個人的詮釋出發。

「反求諸己、改變自己」

一切都該從反求諸己、改變自己開始。

人的眼睛長在前面,只看到別人的缺點,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人有被肯定的需求,要能看見與承認自己的不足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此人們總是不習慣於反省而習慣於逃避:

當面對負面的意見或批評時時,你選擇反擊或反省對方的話語背後的道理?

當看到組織存在的問題時,你選擇離開或成為那一個去推動改變的人?

當承受壓力或表現未達目標時,你選擇抱怨或嘗試找出自己可以改進的地方?

當與父母出現想法上的差異時,你選擇改變溝通的方式或直接放棄對話?

許多人往往選擇前面的選項,因為將問題丟出去給別人或環境,是最簡單不過的,也能夠讓人持續待在舒適圈裡。從改變自己做起,很困難但也很簡單。人最快能改變得就是自己,能改變的終究也只有自己。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想平天下,修身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開始。作為一個AIESECer,不用等到未來,改變,可以就從現在,就從自己做起。先改變自己,才可能創造你想看見的改變。先改變自己,世界才可能會因為你的改變而開始變得更美好。從每一天創造身邊的和諧開始,再一步一步踏實地跨大自己的影響範圍。在體驗與實踐的過程中,持續地開拓視野、加滿勇氣、深化智慧,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且充滿愛的人。這就是可以作為一個AIESECer可以努力的方向。

另外,每天問問自己:我是不是學到了新東西?我有沒有為別人付出了什麼?對父母、對朋友或對陌生人,我是否用正面的態度與他們互動。在不滿與抱怨之前,先想一想是否還有更好的選項呢。抑或者微笑、傾聽、關心都是很簡單可以作的。上述改變自己、正面心態的概念講起來簡單,實踐卻不容易,也將充滿考驗與挫折。自己的心魔與惰性將是最大的敵人。「真積力久則入」,需要決心與堅持才可能在這一個沒有終點的過程中持續成長。AIESECer可以花許多心力質疑願景的可能性或抱怨組織的現況和問題,或者可以花更多心力於從自己開始,實踐所謂的正面影響。路怎麼走,It’s up to you。

筆者相信:一天一天,一點一滴地存一點小小的正面改變到自己的人生帳戶裡,就能慢慢地成為一個「富足」的人。如果因為我,能讓另一個人的呼吸更加順暢,就是「成功」。僅以這兩個概念作為最後的分享,祝福更多人能體會改變自己的重要,在人生漫漫長路上,變得更加「富足」與「成功」。

Read Full Post »